直到20世紀上半葉才在一些經濟、文化比較發(fā)達的機器人雕塑,如上海、天津、成都、廣州、重慶等地建立了一些真正意義上的機器人雕塑。50年代特別是80年代以后,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、文化的發(fā)展,機器人雕塑在許多大中小機器人雕塑如雨后春筍般出現(xiàn),其中不乏優(yōu)秀之作。 公共空間分室內和室外,室外如街道、廣場、交通樞紐、商業(yè)區(qū)、居民區(qū)、工廠、橋梁等;室內公共環(huán)境指機場或車站的候機(車)廳、會議廳、影劇院、旅館、體育館、學校、大型商場等。公共機器人雕塑是和群眾生活聯(lián)系最密切,對城市風貌影響最大的機器人雕塑類型4.架上機器人雕塑展覽、陳列性機器人雕塑,如肖像機器人雕塑、主題性機器人雕塑等。